永盛农业种植资讯网
首页 > 药材资讯 > 女参王的致富路

女参王的致富路

素有“人参之乡”的集安市清河镇,走出了“女参王”王桂秋。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王桂秋的目光瞄向了日益火爆的人参市场。她卖了家里的一头猪,拿着200元钱到生产队收购了半袋参,卖了1700多元钱,这在当时可是笔不菲的收入。 从此,王桂秋的脚步就停不下来了,迈出了大山,迈向大江南北。 生意越大,视野也越开阔。王桂秋发现南方市场对野山参的需求非常大,而且她也清醒地认识到,靠传统砍伐林木发展人参的方式最终只能是自毁财路,于是爱琢磨的她想出了林下种植的主意。 1985年,26岁的王桂秋承包下1000亩的林场,开始了林下种植人参的尝试。 王桂秋说:“以前种植人参,破坏了林地,种过人参的土地养分被人参吸收掉了,30年以后再种人参都不行。另外,林下参年头久了,和原生态的野山参一样,还不破坏生态环境。” 种植林下参成功后,1995年,王桂秋又开始进行人参加工,经济效益逐年增加。1996年,她投资10多万元,将原先200平方米的人参加工厂扩建到3000平方米,年实现利润30多万元。 王桂秋的林下参富了自己,也带活了集安的整个人参产业。近年来,集安市委、市政府深入实施“入林下田”战略,大力发展林下参和非林地栽参,加快转变人参种植方式。全市林下山参发展到15万亩,非林地栽参1.5万亩,几年来共保护节约林地17万亩。 人参种植方式的转变,让王桂秋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。经过30年的打拼,王桂秋创立了集安市吉聚参业有限公司,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,可加工红参、西洋参、大力参、生晒参、深键参、礼品参等16个品种,年加工水参25万斤,各种成品参30多吨,年产值1000万元,收入达百万元以上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药材资讯 香附子种植经济...
香附子又称莎草、梭梭草、地毛、地贡子、野韭菜等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,是草坪中的恶性杂草。香附子虽然位居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首,却耐风沙、抗干旱,不仅能防风...
药材资讯 重庆笃坪鹤西村...
近日,记者走访了笃坪乡鹤西村多家中药材种植农户,听他们讲述各自的“药经”。 霜降前后 牛膝玄参进入采收期 在鹤西村的深山里,药香贯穿了山里人一年的劳动。种...
药材资讯 重庆潼南建万亩...
李国庆(右)与同伴一起分析瓜蒌生长情况。 李国庆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。 种植的黄精喜获丰收。 昔日撂荒地里长起一人多高的茅草,如今种上中药材成了一道风...
药材资讯 重庆南川玄参种...
政府扶贫资金+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———南川区在扶贫攻坚中勇于创新,在贫困山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玄参生产基地。一年内,就使6个整村脱贫村、2100多户建卡贫...

强力推荐